一个人在弥勒的,寂寞就喝点酒吧
2022/9/17 来源:不详今天晚上,我又一个人喝了点小酒,没有菜,就炒了一碟花生米,因为怕晚上吃多了花生米会烧心,我又烧了碗豆皮鸡蛋汤。
一颗花生米,嘎嘣脆,嘎嘎香,一口云南自烤酒,和着电脑上正在播放的《十六岁的花季》,不禁心情荡漾,神思恍惚。
这样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酒,有时真是个好东西,孤独,有时也是个好东西,嘻嘻。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酒鬼,虽然我这个人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情,再加上常年在外,自由放纵惯了,应该来说,放浪自由的生活是很适合我的,不过还好,虽然我的性情适合酒,酒也适合我,但是我,却并没有成为一个嗜酒的人,更没有成为一个酒鬼。
相反,我却一直是个克制,冷静,清淡,理智的人,多少年来,明知这样做会更加潇洒自如,更加放浪自由,甚至更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可是我宁愿守着苍白,守着暗淡,有时活得像个苦行僧。
关于这方面,我以前和老朋友分享过很多,下班后不应酬,不喝酒,不吃烧烤,不宵夜,不去唱歌,不去酒吧y总会,宁愿把一个个本来应繁花似锦,小星星乱飞的夜晚变得苍白而无趣。
那一年在泰国曼谷,大家都去看精彩的表演,一起同行的中国小伙伴"跟团小王子"甚至都用流利的外语和别人帮我谈好了价格,不过我最终还是决定不去看了,弄得小王子非常尴尬,泰国老板也气得翻我一眼就跑了。
晚上在青旅,小王子不禁说了句:“毛哥,你活得是不是太理性了点”?
"太理性?",我活得是不是太理性?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是不是太理性了,人生不是应该感性点,豪迈,激情一些,遇到精彩的时刻就赶紧上,我是不是应该更自由,更洒脱,甚至更放纵,更任性一些,一切向着快乐出发吗?
还记得那一晚在呼伦贝尔扎兰屯,因为是第三次来了,遥远的都市,澎湃的心情,再加上似曾相识的感慨,还有晚上一个人独住一间小旅馆的安全和温暖,我本该做点什么,来祭奠一下这难得的夜晚。
可是傍晚出去夜市,我考虑了半天,还是只买回了二两卤肉,二两卤千张。
细心的网友都提醒我:“毛哥,你忘记一样最关键的东西了,快去,保证爽歪歪”。
哈哈是的,我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是酒!
在遥远的呼伦贝尔,在这温暖的春夜,如果配上二两地瓜烧或一箱乌苏里啤酒,那一定是一个多么眩晕,多么荡漾,多么心潮澎湃的夜晚啊!
可是那一晚我最终没买酒,二两卤肉,二两千张下肚,我洗洗就睡了,心情既不荡漾,也不澎湃,非常清爽,非常平淡,晚上安静地睡了。
许许多多的日子,我都是那么过的,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都已经不再年轻,心中的激情仍然澎湃,可是我仍然坚持一如既往地过着无味,寡淡的日子。
今天是什么触动了我呢?其实也没什么,估计是太无聊了吧,最近很少去拍旅居视频了,去各大旅居公寓也越来越少了,写的文章也很少,该来的朋友都来了,该走的也都走了,突然觉得很空虚,好像突然找不到支点了。
傍晚房东大哥老曾进门拿东西,侧眼瞥了瞥我家里的茶几桌,出门时他忍不住回头对我说:“你怎么不爱喝酒,茶几下那壶酒都放半年了,怎么还在呢”?
晚上饭不想吃,面条稀饭也不想吃,我突然想起,该喝点酒了,真的应该把这壶酒赶快喝掉了。
写到这里,杯中酒已经喝掉一半了,《十六岁的花季》剧中正演到,高三年级男生袁野,为了制造与他心爱的女孩韩非儿说话的机会,竟然偷偷拨掉了小韩同学自行车上的气门蕊,哈哈哈,年轻真好呀!
其实,人到中年,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他们可以完全独立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决定自己的快乐,而不像一群情窦初开的高中生,喜欢别人只能偷偷写封小情书,或者弄个小恶作剧,而且,一天到晚都只能像Z牢一样,坐在教室里,苦哈哈地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
在弥勒旅居期间,除却一家来弥勒的,我也认识了许多单身一个人来弥勒的大哥们,听房东老板说过旅居人的故事,他们有的老伴儿离开了,有的离婚了,有的生意破产了,有的儿子媳妇不大好,有的什么都好,就是一个人出来不开心…。
但是他们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饭前喝两口,一个东北大哥,每次见我去了就非得拉我喝,还有个河南大哥,只要端起杯就丢不了手,弄得我以后再不敢去找他们玩儿。
为什么大男人们都喜欢喝酒,尤其是单身的?
只是到了今夜,当我端起酒杯,嗅到杯里浓烈的酒气时,我才好像懂得了他们的心情,人生如酒,酸甜苦辣都在其中,想什么这好那不好,这不如意那不如意的,端起酒杯,一切尽在杯中了。
人生在世,快乐就好,想那么多干嘛呢?想爱就大胆去爱,想恨就大胆去恨,快乐就说出来,伤心就哭出来,想喝,就好好地喝两口吧。
"把酒倒满,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问君有几多愁,所有烦恼向东流",哦,旅居云南弥勒,还有所有一个人在外的朋友们,如果你寂寞,就喝一杯吧,我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