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历史鄂温克族
2023/10/26 来源:不详北京痤疮正规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82859.html
“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民族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据考古发掘,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村对面的佛凡诺夫山上发现一个人体骨骼,其衣服上带着数十个闪闪发光的贝壳制的圆环,圆环所在位置与鄂温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萨满巫师的法衣上缀饰的贝壳圆环的位置完全一样,此外,还发现死者的一些白玉制的大圆环,与17至18世纪鄂温克人古代服装上的圆环毫无差别。由此证明,最迟在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人的祖先已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
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陈巴尔虎和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与蒙古、达斡尔、鄂伦春、汉等民族交错杂居,因此,鄂温克族的双语或多语现象比较突出。牧区的鄂温克族通用蒙古语文,农业区和靠山区的鄂温克族通用汉语文。
北魏时期的室韦,特别是其中的北室韦、钵室韦以及唐朝的鞠部,与鄂温克族的族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往来关系。据史书记载,北室韦、钵室韦以“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鱼鳖”,用桦树皮盖屋,使用滑雪板,实行风葬等习俗。唐朝在后贝加尔地区设立幽陵都督府管辖拨野古、鞠部。辽朝建立以后,其疆域北至外兴安岭,西北至贝加尔湖地区,曾设立室韦大王府和节度使节制这一广大区域内的民众,从而将鄂温克族先民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金朝的上京道蒲与路,辖境北达外兴安岭“火鲁火疃”(沟城之意)谋克,其统治范围已延伸到鄂温克族祖先的世居之地。
明末清初,鄂温克族已与后金(清)政权有了较多的来往,后金统治者为了巩固后方,实现南下入主中原的战略目的,于年至年发动了三次征服索伦部的战争,索伦部的鄂温克、达斡尔等族民众在首领博木博果尔的率领下,展开了抗击斗争,但终因弱不敌强而失败。
17世纪40年代,沙皇俄国侵略者开始侵入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起英勇反抗,给予侵略者多次沉重打击,在清朝军队抗击沙俄侵略者的呼玛尔河口、尚坚乌黑、古法坛村等战役中,都有鄂温克族将士参加战斗,在年至年的雅克萨战争中,鄂温克族人民不仅参加战斗,而且侦察敌情,担负军需、粮食供应、驿站运输的任务,为收复雅克萨做出了贡献。在清军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抗击下,取得了反对侵略的胜利,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时期鄂温克族陆续从黑龙江中下游的北岸迁居到嫩江、讷莫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雅鲁河、济沁河流域,即布特哈地区。康熙二十二年(年),清朝政府把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族分设5个“阿巴”(围猎场),任69员佐领,此外,在达斡尔族中设3个“扎兰”,杂居其中的鄂温克族分别归这3个扎兰管辖,以后在此基础上编为布特哈八旗,编入八旗的鄂温克族官兵,有参加巡察边境、驻守国境线卡伦(哨所)和驿站传递的任务。由于鄂温克族将士骁勇善战,被清政府频繁调到瑷珲、呼伦贝尔、新疆伊犁等地戍边,到各地作战,为抵御外来侵略,平息地方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由于长年征战,许多鄂温克族士兵血洒疆场,加之灾荒,造成鄂温克族人口锐减,生活贫困。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面对政治压迫、经济掠夺,鄂温克族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参加抗日联军、为抗联当向导、送粮食、护养伤员,用各种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鄂温克族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各地群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还参加了辽沈战役、解放西南的战斗,同祖国各民族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温克族的研究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国家组织专门调研人员,深入鄂温克族聚居地方进行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在历史、经济社会形态、风俗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的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鄂温克族研究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各族专家学者在已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发表出版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鄂温克族专家学者们在对于本民族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