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精准扶贫他们一直在行动呼伦
2023/5/5 来源:不详呼伦贝尔市商务局:发展电商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之年。呼伦贝尔市是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源地,现有“三品一标”产品总量个,“三品”总产量可达到万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推动“农畜产品上行”,实现贫困农牧民“造血式”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商务局通过“抓平台、抓产品、抓服务、抓培训”,推动电商精准扶贫迈上新台阶,有力助推了脱贫产业良性发展。
抓好电商平台建设,巩固电商产业根基。以呼伦贝尔扎兰屯、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相继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万专项建设资金的落实,建设并投入使用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处,乡村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网点个,带动人利用电商平台就业创业,实现稳定脱贫人。
抓好电商品牌建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电商品牌培育工程,加大农畜产品与扶贫产品整合力度,通过品牌带动效应,一大批贫困户通过电商企业融入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
抓好电商服务体系,助推产业加速融合。坚持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试点,探索建设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并积极在全市推广。
抓好电商培训体系,提升扶贫造血能力。通过有规划、有步骤的培训,为农村电商各级各类参与者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支持,培育电商意识、增强管理能力、提升实践技能,突破人才瓶颈,为电商进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政府:聚焦聚力产业扶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精准贯穿于产业扶贫全过程,旗乡村户四级产业联动,紧紧地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全面打牢脱贫攻坚产业基础。
精准定位,构建产业扶贫统筹规划体系。对接乡村振兴,谋划脱贫项目,实施产业指导。
精准施策,构建产业扶贫四级长效机制。坚持“旗抓立旗产业、乡(镇)抓主导产业、村抓引领产业、户抓增收产业”,从旗级、乡镇、村级、户级四个层面实现旗乡村户四级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
精准发力,构建产业扶贫多方联动模式。积极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产业链+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政策鼓励等手段,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增收。
莫旗人民政府:强化产业扶贫增强内生动力,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于年被确认为革命老区,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旗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脱贫但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未退出贫困村8个,贫困发生率为1.32%。今年,莫旗将完成年度减贫人,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自治旗脱贫摘帽。
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电商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培育优势扶贫产业。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一、十、百、千”工程,发展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扶贫车间。
下一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严格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把“特色”和“精准”贯穿始终,探索发展“农业+”“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到产业选得准、有市场、可持续,以特色产业激活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抓住根本出路落实治本之策,聚焦产业发展核心精准决战脱贫攻坚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年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年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年4月,自治区正式公告扎兰屯市退出贫困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统筹规划编制,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撬动发展资金,夯实产业根基,采用先建后补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奶牛保底托管模式,互助资金模式,因地制宜在70个贫困村推行5种产业扶贫模式,稳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强化龙头带动,整合资金2.23亿元,通过入股分红形式注入到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贫困户分红以及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将电子商务作为带动脱贫的动力引擎,抓住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积极引平台、树品牌、育人才,着力构建网络设施、物流配送、服务平合城乡全覆盖的电商服务体系。
阿荣旗新发米业彭旭忠:加快企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新发米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稻米加工、销售、粮食收购、仓储贸易等,公司拥有日处理吨的潮粮烘干塔1座,仓储容量达10万吨,年加工优质水稻10万吨,建立绿色水稻种植基地2.3万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亩,辐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16.7万亩。
提高稻田流转价格助力贫困户增收。将企业与贫困户的发展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年6月以参股入社和签订流转合同的方式,与全旗4个乡镇的4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阿荣旗口粮田水稻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社员80人,流转稻田2.2万亩,其中流转户贫困户土地,受益贫困人口人,贫困户比其他农户亩流转费提高元,实现户均增收元。
引领旱改水工作助力增收。年在新发乡长发村、大有庄村流转低洼易涝地亩,改造为稻田。通过以土地入股,租金变股金的方式,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10年,带动贫困户62户,户均增收余元。
发展订单稳定增收。新发米业与稻农以每市斤高于国家市场保护价0.2元的保底价格签定订单,水稻价格随着市场涨价而涨,市场价格跌落则维持保护价不变。
吸纳贫困户务工增收。联合社临时用工吸纳贫困户58户,户均增收余元;在米业公司长期就业贫困户8人,年人均工资3万元左右。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