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花田第四卷阿勒得尔图雨中的思绪
2023/10/2 来源:不详半亩花田第四卷
雨中的思绪
文/阿勒得尔图
01
戊戌小暑,天已向晚,看不见太阳。太阳被雨淋湿后,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
乳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犹如那个与光头老和尚斗法的白蛇,从青城车站徐徐滑出后,便在淅淅沥沥的夏雨中,便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向曾经有鹿现在依然有鹿的地方逶迤而去。那被雨淋得透湿的细细长长的身躯,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真如白蛇。
在雨中,与“白蛇”同行,似乎能感觉到氤氲的仙气在无尽的弥漫,亦如望不断的雨帘雨幕。
鲁迅知道白蛇的传说是源于他的奶奶,我知道白蛇的传说则得益于我的母亲。无论鲁迅的小脚儿奶奶还是我的嗜酒母亲,她们的白蛇传说的版本都在民间,这民间传说的历史好长好长,直可上溯到魏晋时期,从雏形到完美,历练千年之久。明朝末年有个名叫冯梦龙的散淡文人,信手拈来,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篇名把白蛇的故事写进《警世通言》,这是文字叙写白蛇故事的肇始。俟到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34出《雷峰塔传奇》,集白蛇传故事之大成。乾隆皇帝下江南拈花惹草时曾读到《雷峰塔传奇》全本,大为陶醉。皇帝御览过的作品,迅速传开、广为流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法国汉学家儒莲将《白蛇传》译成法文,日本东映株式会社于年把《白蛇传》拍成日本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亦于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民间传说到文学殿堂,从国内重视到国外热捧,白蛇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她爱的执着,即便破天规、触天条也一如既往!
02
以前,曾经许多次乘坐乳白色的动车往返于呼包之间,但从来没有把乳白色的动车和白蛇的传说相联系。感谢雨天,是因为雨天让我有这样的灵感和思想。说实话,我喜欢雨天胜过晴天,我憎恨过晴天,但没有抱怨过雨天。这种“雨天情结”是寒酸的少年生活的苦涩记忆。
孩提时代,每逢下雨,当别人都找避雨去处的时候,我却绕开母亲的阻拦推开门冲进雨中。行为的确有些怪异和荒诞,但道理却极为简单,就是为了洗澡,可以称为天浴抑或雨浴。在雨中淋着,衣服在身上搓着,用不了多久,满身的油泥就会被冲刷荡涤的干干净净,渐次从“泥做的人”变为“水做的人”。那轻松、那爽快、那惬意,就别提多熨贴、多舒服、多陶醉了!
我始终把这当成秘密不予捅破,或许因为尊严或许因为狭隘或许因为羞怯,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洗澡仿佛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若干年后,在雨中和“白娘子”坦露尘封许久的心迹,怡然而又自然,神之使然、情之使然、性之使然,雨天真好,下雨真好!
03
“白蛇”仍在雨中滑行。
雨水打在车窗上,有如画卷有如诗行有如涟漪。我透过画卷透过诗行透过涟漪,看见一座古朴古拙经历年风霜雨雪的古城,有一位岁慈眉善目的老人在城中踟躇着、徜徉着、悠闲着。
这座古城,现在称为美岱召;这位老人就是阿勒坦汗。这座城是他建的,他是这座城的主人。你别看他现在老态龙钟的样子,当年可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43岁那年(嘉靖二十九年,年),他率领马队直逼北京城下,用马鞭敲打城墙几下,深宫中明世宗案几上的茶盏都吓的乱跳。阿勒坦汗用战争的手段换取和平的方式,战争与和平玩儿于他的股掌之间,皇帝和朝廷对他莫可奈何。
隆庆四年(年),阿勒坦汗的孙子把汉那吉负气地走进明朝的关隘大同“叩关请降”,此举为明朝与阿勒坦汗谈判增加不可估量的筹码,也把阿勒坦汗推向极为被动的处境。63岁的阿勒坦汗有点憔悴,既要忙于庭院的建设(美岱召破土动工于年),又要于明朝大臣张居正、王崇古之流周旋,但他毕竟是老练老道的政治家,用白莲教徒换回爱孙的同时,又和明朝达成从宣府到甘肃一线开放11处马市的协议,从而结束长达几十年的“武略”生涯,受明朝“顺义王”之封,史称“阿勒坦汗封贡”。
04
军事家可以放弃战争,政治家却不可以放弃思想。
做为军事家的阿勒坦汗在“封贡”以后似乎退到人们看不到的历史深处,而做为思想家的阿勒坦汗打出的一张文化牌,至今都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信使在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之间穿行,条件终于成熟。
美岱召落成3年后,万历六年(年),71岁的阿勒坦汗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与35岁的西藏黄教领袖索南嘉措举行历史性的会晤。元朝在他们心中是活的历史,他们心照不宣。一个自诩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一个自诩元朝帝师八思巴。于是,阿勒坦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称号,索南嘉措赠给阿勒坦汗“咱喇瓦尔第彻辰汗”的称号。这看似民间活动,却在明代朝野产生极大震动,张居正们不得不承认阿勒坦汗的高明与老辣。
阿勒坦汗,成吉思汗16世孙,周身奔流着黄金家族的血脉!
这座城,阿勒坦汗住过;这座城,三娘子住过;这座城,达赖喇嘛住过;这座城,迈达里活佛住过。这座城是黄金家族的深深庭院,这座城是藏传佛教的巍巍佛寺。
城寺结合、人佛共居,壮哉美哉!
05
鹿城到了,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和“白蛇”吻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有鹿的地方就有野蒿,有野蒿的地方就有诗情,有诗情的地方就有烈酒。
诗和远方,都在酒里……
雨还在下,不在天上,在心里,把思绪淋的好湿……
年7月8日写于穹庐斋
作者简介:
阿勒得尔图(陈鹤龄),蒙古族,生于年4月。现任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阿勒得尔图年始于文学创作,近30年来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红岩》、《草原》等全国报刊发表作品多万字。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扎兰屯民族宗教志》于0年8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文学作品集《纵酒踏歌》于年5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阿勒得尔图7年始于蒙古史和北方游牧文化史研究,十年来独立主编或合作主编并出版《成吉思汗中外画集》《走出石窟的北魏王朝》《蒙古民族发祥地考论》《蒙古秘史考论》《成吉思汗论》《忽必烈论》《游牧文化论》《匈奴论》等学术著作共多万字,其中《成吉思汗中外画集》被誉为“填补世界文化史空白之作。”
阿勒得尔图自年以来先后七次被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评为“宣传内蒙古奖先进个人奖”;7年8月,被内蒙古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包头最美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