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哪些地方能接种新冠疫苗谁能打在哪打
2023/7/18 来源:不详
听说能打新冠疫苗了
那么谁能打?
去哪儿打?
打新冠疫苗
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内蒙古自治区
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
介绍了
呼和浩特市接种新冠疫苗的
重点人群
以下视频来源于都市全接触
内蒙古按照国家的要求
从年12月20日
准备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本次疫苗接种的范围
是18-59岁的重点人群
以下视频来源于都市全接触
内蒙古自治区
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争取在年1月5日前
接种完毕第一针新冠疫苗
到年2月5日前
接种完毕第二针新冠疫苗
接种两针疫苗之间须间隔28天
对于疫苗的安全性
工作人员表示
我国累计已经完成
多万剂次的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以下视频来源于都市全接触
据内蒙古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我区满洲里、扎兰屯、乌海
已有多名重点人群
接种了新冠疫苗
以下视频来源于都市全接触
本次疫苗接种由财政承担
自治区的原则是
各级财政承担各级重点人员的
疫苗接种
网络配图
据介绍
呼市计划设立新冠疫苗接种点47个
其中
医院的临时接种点
有20多个
医院设立5个接种点
待新冠疫苗到位后
按国家疫苗接种“两步走”方案
先期为重点人群接种
AUT
新闻多看点
关于新冠疫苗,国务院的最新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非常安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我国的新冠疫苗在前期开展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近百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至今未有严重感染病例”
郑忠伟介绍,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的效果如何,还有待Ⅲ期临床试验结束或者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揭盲,才能得出疫苗有效性的具体数值。
郑忠伟提到,但是在Ⅰ期、Ⅱ期也有一些有效性的参考指标,我们会比较疫苗接种人员和对照组的一些免疫源性指标,比如综合抗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Ⅰ期、Ⅱ期的试验证明我国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的判断指标也是比较好的。同时在紧急使用的过程当中,有6万多疫苗接种者去到境外高风险地区,至今我们没有收到一例严重感染病例的报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疫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中国有15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郑忠伟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国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疫苗研发工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截至12月2日的统计,目前我国有15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已经涵盖我们布局的所有技术路线,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我国是最多的,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在全球处于第一方阵。
打了新冠疫苗多久产生作用?
为什么新冠灭活疫苗打两针次?打了新冠疫苗多久产生作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表示,因为打两针次免疫效果会更好一些。从前期已经发表的新冠疫苗文献来看,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在接种疫苗第二剂次的两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接种新冠疫苗,这些问题要注意
王华庆在发布会上回答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禁忌时表示,不建议同时接种HPV疫苗(宫颈癌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由于没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孕妇也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为何入境人员结束隔离后会复阳?
针对一些入境人员结束隔离后复阳,或在核酸阴性结束隔离几天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陆续都报道了一些极端病例的情况,这并不是境外输入病例特有的。
吴尊友表示,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一个自然现象,也就是说,每个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其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轻、有的重,对于有些很严重的病例,其整个肺部都堵住了,即使肺里面有很多病毒,但是在采集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时往往还会采不到,所以会出现有时阴、有时阳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取决于采样的质量,如果采样部位和采样的操作规范,那么采到阳性标本的可能性就会大。
吴尊友说,对于入境人员来说,在整个旅途中,包括入境后进入到闭环管理过程当中,都需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在入境人群中,混有感染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在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同时不要同陌生人交流谈话。如果做到这些了,就有助于在旅途中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解除隔离以后,人们还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
元旦春节能否出行?
吴尊友表示,元旦、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聚集性活动多,将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如果需要出行,建议大家一是减少人员流动,元旦、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对于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不建议出行。如果准备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缓出行。要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用于路上使用。
二是减少旅途风险。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节日期间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飞机或火车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
三是减少人员聚集。节日期间,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企事业等单位举办聚会等活动应当控制人数,50人以上活动应当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家庭每天注意开窗通风。
四是加强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各地要加强节日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游知识宣传,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控,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
五是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
澎湃新闻在发布会上提问:近期,各地有关部门从冷链食品或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尤其是进口冷冻食品,请问该怎么保证食品安全,避免因为冷链系统问题导致的感染?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大家对核酸检测阳性可能不理解,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有传染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在实验室做检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指标来判定核酸检测阴性阳性,这个值我们叫CT值,CT值越大,比方说高于30或者35,越高说明它的污染量越小,含有活病毒的概率就越低。这个值越小,比如小于30或者20几的时候,表示污染量比较大,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在全国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也好、货物也好,检测出来的大多属于CT值比较高的,就是污染比较轻的。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来说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我们的从业人员当中,特别是物流装卸工感染发现的就相对比较多一些。如果我们不小心买到了污染的食品,会不会感染呢?这种风险也是很低的。只要我们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
下半年以来,由于冷链或者进口货物导致几起聚集性或者零星的病例发生。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冷冻、冷链食品的管理。
吴尊友表示,今年10月份,国务院连续下发了2个关于加强冷冻食品管理防止人员感染的文件,这些措施对于减少,预防通过冷链作为载体造成人员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门入关检测。二是加强入关时的消毒。三是加强物流全链条的从业人员作业防护。四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核酸检测。一旦发现感染的,很快就把疫情扑灭在萌芽当中。五是对于高风险人群进行疫苗接种,防止感染。
来源:都市全接触
编辑:黄雅琳
审核:李芳肖秀峰杨利军
供稿邮箱:zhuozi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