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地名塞外苏杭扎兰屯呼伦贝尔发布
2023/11/19 来源:不详01:30扎兰屯这个地名儿,是满语、汉语混用的称谓,满语中扎兰即“参领”,是一官职名,屯指“聚集的村落”。这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着“塞外苏杭”的美誉。扎兰屯,早期叫“打牲八旗”即布特哈八旗,与满洲一样,从女真发展而来,主要由从事狩猎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组成。清朝中期后,布特哈八旗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一时期居住在扎兰市地区的原住居民仍以游牧、渔猎生活为主,居无定所,扎兰屯是其主要游牧地之一。金界壕又称金长城,金代遗址,金界壕是金代为防御蒙古骑兵的侵犯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依势而建、遗址内外出土了石臼、陶器、瓷器等遗物,为研究中国金代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迹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部分地段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境内,在内蒙古阿荣旗、扎兰屯市南部地段以界壕与黑龙江省分界,还有部分地段在河北省围场、丰宁、康保等县境内。扎兰屯成吉思汗段金界壕遗址位于扎兰屯市最南端,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交界,是呼伦贝尔的南大门,金界壕以北是呼伦贝尔地标广场,广场上的地标界碑三面用蒙文雕有“由此进入内蒙古”“由此进入呼伦贝尔”“由此进入扎兰屯”。扎兰屯还是闯关东的最后一站,扎兰屯定居生活形成于“闯关东”时期。自古以来,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扎兰屯形成了,并留下了由惠风永兄弟四人开拓的惠风川、由崔姓开拓的崔家沟儿、杜家窝棚等地名儿。来源:《呼伦贝尔日报》官方